狐蝠
台灣野生動物學會
2025年7月16日
臺灣的琉球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之族群與保育現狀 (2022)
吳慧雯Hui-Wen Wu1, 盧道杰Dau-Jye Lu1, 林清隆Ching-Lung Lin2, 鄭錫奇Hsi-Chi Cheng3, 阮仲豪Chung-Hao Juan4, 沈宗荏Tsung-Jen Shen5, 林華慶Hua-Ching Lin6, and 陳湘繁Shiang-Fan Chen4,*
琉球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島嶼,臺灣狐蝠(P. d. formosus)為琉球狐蝠的臺灣特有亞種,早期主要分布於綠島,過去曾被認為已絕跡。本研究自2005年起開始針對琉球狐蝠在臺灣的棲息狀況、族群規模及植物資源利用情形展開密集的調查。同時,透過訪談了解其過去的數量及族群衰退的原因。
在臺灣,琉球狐蝠正處於持續的海洋播遷與拓殖的階段,並已大幅擴展其地理分布範圍。除了原棲地綠島之外,過去幾十年間,狐蝠還在龜山島及臺灣本島的花蓮建立了新族群。族群數量估計約為240隻,且呈現增長的趨勢,其中約四分之三(73.64%)的狐蝠族群集中於龜山島。此外,性別比例明顯偏向雄性。本研究記錄到狐蝠利用40種植物作為食物、日棲所或夜間的停棲點,花蓮市的狐蝠會使用較多的農業及園藝物種。
根據訪談顯示,綠島過去的狐蝠數量相當豐富,但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因商業獵捕而導致狐蝠數量大幅下降。維持足夠的族群規模與基因多樣性對狐蝠長期的生存非常重要,落實保育法規、復育棲地、控制入侵物種及提升大眾保育意識,都是促進狐蝠族群復育與永續發展的關鍵措施。
歡迎聯絡: 吳慧雯 (fiyana0267@gmail.com)
陳湘繁 (schen@mail.ntp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