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野生動物學會

2025年7月16日

台灣白鼻心的繁殖紀錄、都市棲地與威脅 (2023)

林品萱Pin Xuan Lim,  林思民Si-Min Lin,  林文隆Wen-Loung Lin, 曾惠芸Hui-Yun Tseng 


隨著自然棲地的改變與破碎化,越來越多哺乳類動物適應了都市環境。近年來,白鼻心(Paguma larvata)在臺灣多個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數量增加。根據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在臺中長達12年的白鼻心紀錄(2010–2021),顯示自2017年起白鼻心的數量穩定增長,2020年(n = 58)與2021年(n = 55)的紀錄數量約為2010–2014年期間的5倍(平均值 ± 標準差 = 5.0 ± 2.6)。我們的研究目標是透過救傷紀錄來分析都市白鼻心是否存在性別差異;探討其活動與年齡結構的時間變化;辨別其在都市環境中的主要威脅,並調查其巢位周邊的環境特徵。白鼻心的繁殖季節從春季持續到秋季,主要的交配季節在春季。成體白鼻心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犬隻攻擊,其次是車禍,而幼體白鼻心的主要救傷原因則是因為受到人類干擾而成為孤兒。許多生活在都市的白鼻心棲息於建築物和人造結構超過九成的區域,甚至會直接在建築物內築巢。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應制定新的白鼻心保育與管理政策,以減少犬隻對白鼻心的攻擊,並促進野生動物與人類的共存。


歡迎聯絡:曾惠芸 (hytseng1216@ntu.edu.tw)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