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聯絡人:裴家騏
2023年3月17日
老鼠與貓 :不同獵物種類對捕食者直接和間接存在信號反應之差異(2023)
老鼠與貓:不同獵物種類對捕食者直接和間接存在信號反應之差異(2023)
Ian Nicholas Best、李佩珍、裴家騏、郭奇芊
獵物對被捕食風險的行為反應可能會因物種而異;而且,這些行為的強度可能會隨風險信號的類型而有所不同。本研究在苗栗以體型相差五倍的赤背條鼠和小黃腹鼠為對象,採用「放棄密度(GUD)1」的試驗架構,結合自動相機觀察,來測試當牠們在不同被捕食風險的情境下,是否會改變其覓食行為。
風險情境包括:微棲地類型(間接捕食者存在信號),以及三種貓科動物的氣味(直接捕食者存在信號)。這三種貓科動物分別是:原生種石虎、引進種家貓和北美洲的山貓2,後兩者是要檢測台灣原生老鼠對於可能遭遇過的家貓和不曾遭遇過的山貓,行為反應是否不同。
結果顯示鼠類的GUD不會因貓科動物氣味而改變,但會受到微棲地類型所影響,亦即:鼠類在有地被植物覆蓋的地方,會比在裸露環境下取食更多的種子,顯示他們具有主動選擇低風險環境的覓食策略。同時,不管面對何種貓科動物氣味,體型小的赤背條鼠比體型大的小黃腹鼠花更多的時間覓食;相反地,小黃腹鼠則會表現出較多的探測和警戒行為。
這樣物種間的行為差異符合理論的預期,亦即體型小、壽命較短(生命節奏較緊湊)的物種,會比體型大、壽命較長(生命節奏較緩慢)的物種,表現出較大膽的行為,這也支持行為表現和生命節奏快慢的關聯性,也顯示不同的獵物種類,在不同的風險情境下,其行為反應會有所差異。
1所謂「放棄密度(Giving up density, GUD)」是說當一個範圍內的資源量達到一個低點(亦即放棄密度)時,動物可能會因為覓食成本增加而停止在當地繼續覓食;至於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則包括:搜尋剩餘食物的困難度增加、所獲得的好處不敷成本、冒著被捕食的風險已不值得...等。許多研究者會設置餵食站、提供定量的食物,再以試驗結束時所剩餘的食物量代表GUD,本研究亦然。
2英文俗名為bobcat,學名為Lynx rufus。